為什么富豪都把孩子送去香港國際學校?
馬云,虞峰,王中軍等不都是在國內傳統教育體制下,辛辛苦苦讀書出來的嗎?為什么他們要送孩子去香港國際學校讀書呢?難道他們不想復制他們的成功嗎?
答案是,他們的孩子已經不需要“能吃苦”這個能力。
他們大多已經給孩子們準備了足夠的財富,甚至為孩子們和孫子們做了長遠的安排,確保孩子們不會需要為了“生存”而奮斗。既然沒有“生存”的問題了,那么“能吃苦”也就不再是一個必要的能力了。
香港國際學校雖然學費雜費一年幾十萬,但是家長光有錢的,不要。他們嚴格要求面試家長,希望家長也是有知識,有地位,有品味,有教養的人。
所以,國內的頂級富豪或成功人士,例如:馬云,虞峰,王中軍,李寧,王菲,毛阿敏,田亮,丁健,潘石屹……等,都是經歷了國內傳統教養出來的,而他們的孩子全部選擇了在國內或香港的國際學校讀書。
香港的富豪們,李嘉誠的孫子們,東亞銀行李國寶的兒子孫子們,恒基集團李兆基的孫子們,李嘉欣,陳慧琳的孩子……也都沒有選擇公立傳統教育,將孩子們送去了香港頂尖的國際學校。
因為他們知道,他們的努力已經給孩子創造了很好的條件,起碼,他們的后代已經不會面對“生存”的挑戰了。他們需要的是生存以上的技能。
當然,如果你認為你的孩子在他的一生中很有可能要經歷“生存”的挑戰的話,你好送他去公立學校鍛煉出“能吃苦”的能力。萬一遇到逆境,生存畢竟是重要的。
香港國際學校申請流程與條件!
香港國際學校自從面世以來,就廣受世界各地的關注。世界各地家長們對于國際學校的期待也非常純粹。
他們希望把子女送進國際學校就讀,希望子女有更高的英語水平,及避免香港本地學校繁重的功課壓力,對將來前往外國升學也可以比較迅速地適應融入。針對本地學生的英語水平,部分學校會于課程以外增設英文授課的適應班。
但是,入讀香港國際學校的第一個門檻就是:只接受港籍和外籍孩子入讀。不過家長們不用擔心,大陸籍的學生也是有辦法入讀香港國際學校的。我們逐一開始介紹。
外籍學生
香港國際學校在創立初始就是為了讓在香港的外籍學生有屬于自己文化氛圍的學校可以就讀。接軌的教育體制、教學理念,讓學生在畢業后可以自主選擇升學國家,靈活性大。
在香港本地的外籍孩子也只能入讀國際學校和私立學校,這點記住啦!當然,也不是所有的外籍孩子都是可以入讀香港國際學校的。還需要滿足以下條件:
1
年輕足夠,需要滿5歲8個月
2
持有外籍護照。(綠卡和楓葉卡除外,這兩種卡無法申請香港本地國際學校,必須擁有護照。)
3
澳門、臺灣、阿富汗、柬埔寨、古巴、老撾、朝鮮、尼泊爾、越南除外。
這些規定是針對孩子擁有外籍身份,而家長沒有香港身份的家庭來說的。家長若不在香港工作,那么孩子在香港缺少了家庭教育的一環,這對于孩子本身的身心健康來說是非常不利的。
香港本地社會倡導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雙管齊下,缺少哪一環都不行。而等孩子稍微大一點再去香港讀書,身心已經發展得比較全面,也能更好的離開父母獨立成長。
那如果家長本身就在香港工作、居留的話,這些規定便不適用,直接申請即可。
而港籍孩子和大陸籍小孩我們放在一塊說。
港籍學生
香港籍小孩入讀國際學校的話,是需要流程的。
1
參觀學校
部分學校要求申請入讀幼稚園丶中學部7年級的家長必須參加學校簡介會。申請入讀其他年級的申請人,學校鼓勵參加學校簡介會。
提示:若家庭是居住在海外而不能參觀學?;騾⒓雍喗闀模ㄗh先申請多所學校,向學校說明情況。家庭可以到港后再補參觀。
2
申請完成申請表格并繳付申請費用,
約HKD1000-3000
那么重點來了
出生證明
護照照片頁(如有)
香港簽證(如有)
香港身份證(如有)
學業成績證明/其他資料
申請幼稚園:如有最近成績表,請提供
申請一年至十一年級:往年成績表。
如有今年成績表,請提供
申請十二年級至十三年級:以往二年成績表。
如有今年成績表,請提供
一頁活動及成就簡歷(七年級至十三年級申請人適用)在這一頁活動及成就履歷中,須列出申請人近期所參加過的活動和成就,可以包括:體育活動成就、參加的體育活動、參加的社區服務、領?計劃、精通的樂器-考取的級別、劇場制作-參與方式、其他活動/成就。
所以原則上只要是擁有香港居民身份證,便可讓孩子入讀香港國際學校。
大陸籍學生
那么大陸籍的孩子,按照這種邏輯,只要父母中有一方擁有香港居民身份證,便可讓孩子入讀香港的國際學校。從現在目前的趨勢來看,香港本地學生在香港國際學校的占比會越來越大。
首先,家長需要獲得香港居民身份證,和在香港合法的香港逗留簽證,具體為持有工作簽證和讀書簽證。
如果沒有香港身份,想要拿工作簽比較困難。但想要拿讀書簽的話,有個門檻較低、花費較少的方式,那就是進修移民!只要擁有本科學歷,通過修讀香港碩士學位,就能獲得讀書簽證,并在往后共7年內受聘于香港企業。滿7年后,申請人及家屬均有資格申請香港永久居民身份及特區護照。是目前香港移民渠道中性價比最高速度最快的移民方式。
這些都對。但是,核心區別呢?到底公立學校和香港國際學校分別在教什么?在培養什么樣(或者不一樣)的學生?
其實,中式的傳統教育,基本上可以稱為是腦力的挑戰,體力的挑戰。而這十幾年的摧殘,折磨,不是為了灌輸你一堆考完試就忘記了的“知識”,而是為了培養一個特別重要的生存能力——“能吃苦”。
所以,我認為“能吃苦”的人,在逆境里面是能夠生存的。“能吃苦”的人,為了生存,可以忍受腦力,體力和人性的煎熬,折磨和摧殘。在逆境中生存,需要逆來順受,模糊的人格,羊群精神,忍辱負重。而生存,難道不是成功的基本因素嗎?不能生存,談何成功?
香港幼稚園、中小學、國際學校、副學士、大學、研究生申請,香港進修/優才/專才移民,新加坡幼兒園、中小學、國際學校、留學申請請找億米國際服務社郭老師18926756370(或搜索hkyimijiaoyu),15年升學服務經驗,給你最合適的擇校方案、面試指導、筆試培訓,專業的擇校服務保證您的孩子順利入讀心儀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