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家長會否仍然記得小朋友出世時,是否曾經(jīng)講過、或暗暗同自己講,愿望小朋友只要健康成長就好滿足喇,但隨著小朋友長大,這個愿望就不斷升值,健康之余,學業(yè)成績都好重要,再想下去懂得音樂就更理想,家長將自己期許放在小朋友的肩膊,壓到小朋友都透不過氣。那個「只要健康就好」的初心,去了哪里?
今晚講呢一間學校就系眾所周知的特色,是一間「健康學校」,準確一點講是「
學生的健康,以至全人發(fā)展尤其重視」的學校。疫情爆發(fā)前,學校會定期舉辦「水果日」、「早餐日」、「課間操」等活動,并推行多姿多采的體藝活動,希望學生健康快樂地成長。例如早餐日,就是希望學生和家長都有吃早餐的習慣,學生有帶健康早餐回校的,學校亦會在第二天請學生食早餐,以作鼓勵。
這位校長朋友說:「
學校很多政策均圍繞健康大前提去設計,涵蓋如運動、午膳,以至課程內(nèi)容等,培養(yǎng)學生從小建立健康生活的習慣。」健康就必須包括心靈健康,即品德教育,低年級,會針對自理和責任感的培養(yǎng),通過一些游戲或成長課來講解;高年級方面,則會舉辦一些歷奇營、義工服務等,藉此增強學生的抗逆力和解決困難的能力,更重要是培養(yǎng)學生具備愛心及同理心。
我去過的學校都算不少,但實在好少會特別標榜「健康」,多數(shù)都會贊自己的學術、運動成績等等威水,至少我無聽過話「我地學校啲學生好健康架」,但作為家長,真的相當認同,身心健康才是第一,尤其全地球經(jīng)歷緊疫情,身體健康固然是基本,面對逆境的心靈健康,就更加直接影響情緒,生活上的所有表現(xiàn)。
這間就是
保良局方王錦全小學,校長是郭秀慧,她立定決心帶領一間學校走健康路,她說:「學生有健康才會有優(yōu)秀的成績。」